博客
关于我
强烈建议你试试无所不能的chatGPT,快点击我
acl_cpp 编程之 xml 流式解析与创建
阅读量:6890 次
发布时间:2019-06-27

本文共 9386 字,大约阅读时间需要 31 分钟。

hot3.png

      xml 数据格式做为当今WEB开发的重要数据格式之一,应用非常普及,在文章  中, 专门讲述了 acl 库中是如何实现流式 xml 数据解析的,在 acl_cpp 库中利用 c++ 语言特点对 acl 中的 xml 流式解析进行了进一步封装,从而更加方便用户使用,其中主要涉及到两个类:xml 类和 xml_node 类,现在分别就这两个类的函数功能做一简单介绍。

 

一、解析过程中的用法

      1、 xml 类中的主要方法如下:

 

/** * 以流式方式循环调用本函数添加 XML 数据,也可以一次性添加 * 完整的 XML 数据,如果是重复使用该 XML 解析器解析多个 XML * 对象,则应该在解析下一个 XML 对象前调用 reset() 方法来清 * 除上一次的解析结果 * @param data {const char*} xml 数据 */void update(const char* data);
/** * 从 XML 对象中取得某个标签名的所有结点集合 * @param tag {const char*} 标签名(不区分大小写) * @return {const std::vector
&} 返回结果集的对象引用, * 如果查询结果为空,则该集合为空,即:empty() == true * 注:返回的数组中的 xml_node 结点数据可以修改,但不能删除该结点, * 因为该库内部有自动删除的机制 */const std::vector
& getElementsByTagName(const char* tag) const;/** * 从 xml 对象中获得所有的与给定多级标签名相同的 xml 结点的集合 * @param tags {const char*} 多级标签名,由 '/' 分隔各级标签名,如针对 xml 数据: *
text1
... *
text2
... *
text3
... * 可以通过多级标签名:root/first/second/third 一次性查出所有符合条件的结点 * @return {const std::vector
&} 符合条件的 xml 结点集合, * 如果查询结果为空,则该集合为空,即:empty() == true * 注:返回的数组中的 xml_node 结点数据可以修改,但不能删除该结点, * 因为该库内部有自动删除的机制 */const std::vector
& getElementsByTags(const char* tags) const;/** * 从 xml 对象中获得所有的与给定属性名 name 的属性值相同的 xml 结点元素集合 * @param name {const char*} 属性名为 name 的属性值 * @return {const std::vector
&} 返回结果集的对象引用, * 如果查询结果为空,则该集合为空,即:empty() == true * 注:返回的数组中的 xml_node 结点数据可以修改,但不能删除该结点, * 因为该库内部有自动删除的机制 */const std::vector
& getElementsByName(const char* value) const;/** * 从 xml 对象中获得所有给定属性名及属性值的 xml 结点元素集合 * @param name {const char*} 属性名 * @param value {const char*} 属性值 * @return {const std::vector
&} 返回结果集的对象引用, * 如果查询结果为空,则该集合为空,即:empty() == true */const std::vector
& getElementsByAttr(const char* name, const char* value) const;/** * 从 xml 对象中获得指定 id 值的 xml 结点元素 * @param id {const char*} id 值 * @return {const xml_node*} xml 结点元素, 若返回 NULL 则表示没有符合 * 条件的 xml 结点, 返回值不需要释放 */const xml_node* getElementById(const char* id) const;
/** * 开始遍历该 xml 对象并获得第一个结点 * @return {xml_node*} 返回空表示该 xml 对象为空结点 *  注:返回的结点对象用户不能手工释放,因为该对象被 *  内部库自动释放 */xml_node* first_node(void);/** * 遍历该 xml 对象的下一个 xml 结点 * @return {xml_node*} 返回空表示遍历完毕 *  注:返回的结点对象用户不能手工释放,因为该对象被 *  内部库自动释放 */xml_node* next_node(void);

 

      2、xml_node 类中的主要方法

 

/** * 取得本 XML 结点的标签名 * @return {const char*} 返回 XML 结点标签名,如果返回空,则说明 *  不存在标签?xxxx,以防万一,调用者需要判断返回值 */const char* tag_name(void) const;/** * 如果该 XML 结点的 ID 号属性不存在,则返回空指针 * @return {const char*} 当 ID 属性存在时返回对应的值,否则返回空 */const char* id(void) const;/** * 返回该 XML 结点的正文内容 * @return {const char*} 返回空说明没有正文内容 */const char* text(void) const;/** * 返回该 XML 结点的某个属性值 * @param name {const char*} 属性名 * @return {const char*} 属性值,如果返回空则说明该属性不存在 */const char* attr_value(const char* name) const;/** * 遍历结点的所有属性时,需要调用此函数来获得第一个属性对象 * @return {const xml_attr*} 返回第一个属性对象,若为空,则表示 *  该结点没有属性 */const xml_attr* first_attr(void) const;/** * 遍历结点的所有属性时,调用本函数获得下一个属性对象 * @return {const xml_attr*} 返回下一下属性对象,若为空,则表示 *  遍历完毕 */const xml_attr* next_attr(void) const;
/** * 获得本结点的父级结点对象的引用 * @return {xml_node&} */xml_node& get_parent(void) const;/** * 获得本结点的第一个子结点,需要遍历子结点时必须首先调用此函数 * @return {xml_node*} 返回空表示没有子结点 */xml_node* first_child(void);/** * 获得本结点的下一个子结点 * @return {xml_node*} 返回空表示遍历过程结束 */xml_node* next_child(void);/** * 返回该 xml 结点的下一级子结点的个数 * @return {int} 永远 >= 0 */int   children_count(void) const;

 

      上面列出的函数接口比较多,还有一些未列出,用户在用时不免会被这么多接口搞晕,下面就写一个简单的例子说明如何使用这两个类。

 

#include 
#include "xml.hpp"static void test1(void){ const char *data = "
\r\n" "
\r\n" "xmllint\">\r\n" "]>\r\n" "
test\r\n" "
- -->\r\n" "
zsx\r\n" "
38
\r\n" "
\r\n" "
\r\n" "
-->\r\n" "
\r\n" "
\r\n" "
test
\r\n"; acl::xml xml; // xml 解析器对象定义 xml.update(data); // 将 xml 数据输入并进行解析 // 根据 xml 标签名获得所有相应的 xml 结点对象 const std::vector
& elements = xml.getElementsByTagName("user"); if (!elements.empty()) { // 遍历查询结果集 std::vector
::const_iterator cit = elements.begin(); for (; cit != elements.end(); cit++) { acl::xml_node *node = *cit; printf("tagname: %s, text: %s\n", node->tag_name() ? node->tag_name() : "", node->text() ? node->text() : ""); // 遍历一个结点的所有属性 const acl::xml_attr* attr = (*cit)->first_attr(); // 取得结点的第一个属性 while (attr) { printf("test1: %s=%s\r\n", attr->get_name(), attr->get_value()); attr = (*cit)->next_attr(); // 取得结点的下一个属性 } } }}

      上面的例子中是一次性将 xml 数据传给 acl::xml 解析器进行解析的,当然也可以采用如下的方法:

const char* ptr;	char  buf[2];	ptr = data;	while (*ptr) {		buf[0] = *ptr++;		buf[1] = 0;		xml.update(buf);	}

 

      每次传给xml解析器一个字节的解析效率比较低,这只是展示 acl_cpp 中的 xml 的流式解析器的特点,这对于网络通信中尤其是 HTTP 数据流中针对 xml 数据流的解析比较有帮助。

      另外,xml 解析器还给出一个用于遍历所有 xml 结点对象的函数:first_node 和 next_node,通过这两个函数可以获得一个完整的 xml 树的所有结点,示例如下:

 

acl::xml xml;	...	acl::xml_node* node = xml.first_node(); // 取得第一个 xml 结点	while (node) {		printf("tag: %s\r\n", node->tag_name());		node = xml.next_node(); // 取得下一个 xml 结点	}

  

       不仅 xml 树对象有遍历的功能函数,xml_node 结点对象也有遍历其下一级子结点的功能函数,示例如下:

 

acl::xml xml;	...	acl::xml_node* node = xml.first_node();  //取得 xml 对象的第一个xml_node 结点	if (node) {		acl::xml_node* child = node->first_child();  // 取得该 xml_node 结点的第一个第一级子结点		while (child) {			printf("child tag: %s\r\n", child->tag_name());			child = node->next_child();  // 取得该 xml_node 结点的下一下第一级子结点		}	}

  

二、生成 xml 字符串的用法

      为了便于生成 xml 对象,acl_cpp 的 xml 模块增加了相应的函数接口用于生成 xml 数据流,下面介绍如何生成 xml 数据流。

      1、在 xml 类中相关函数接口:

 

/** * 创建一个 xml_node 结点对象 * @param tag {const char*} 标签名 * @param text {const char*} 文本字符串 * @return {xml_node*} 新产生的 xml_node 对象不需要用户手工释放,因为在 *  xml 对象被释放时这些结点会自动被释放,当然用户也可以在不用时调用 *  reset 来释放这些 xml_node 结点对象 */xml_node& create_node(const char* tag, const char* text = NULL);/** * 获得根结点对象 * @return {xml_node&} */xml_node& get_root();

 

      在 xml 解析器中,有一个虚拟的 xml 根结点,这个结点本身不存任何 xml 数据,但所有的 xml_node 结点都属于这个根结点的子结点。

 

      2、在 xml_node 类中相关函数接口:

 

/** * 添加 XML 结点属性 * @param name {const char*} 属性名 * @param value {const char*} 属性值 * @return {xml_node&} */xml_node& add_attr(const char* name, const char* value);/** * 设置 xml 结点的文本内容 * @param str {const char*} 字符串内容 * @return {xml_node&} */xml_node& set_text(const char* str);
/** * 给本 xml 结点添加 xml_node 子结点对象 * @param child {xml_node*} 子结点对象 * @return {xml_node&} return_child 为 true 返回子结点的引用, *  否则返回本 xml 结点引用 */xml_node& add_child(xml_node* child, bool return_child = false);/** * 给本 xml 结点添加 xml_node 子结点对象 * @param child {xml_node&} 子结点对象 * @return {xml_node&} return_child 为 true 返回子结点的引用, *  否则返回本 xml 结点引用 */xml_node& add_child(xml_node& child, bool return_child = false);/** * 给本 xml 结点添加 xml_node 子结点对象 * @param tag {const char* tag} 子结点对象的标签名 * @return {xml_node&} return_child 为 true 返回子结点的引用, * @param str {const char*} 文本字符串 *  否则返回本 xml 结点引用 */xml_node& add_child(const char* tag, bool return_child = false,	const char* str = NULL);

 

      下面举几个简单的例子来说明如何生成 xml 数据流:

 

acl::xml xml;
acl::xml_node& root = xml.get_root();  // 获得 xml 的根结点	acl::xml_node* node1, *node2, *node11;	// 创建一个 xml_node 结点	node1 = &xml.create_node("test1");	// 给 node1 结点添加属性值	(*node1).add_attr("name1_1", "value1_1")		.add_attr("name1_2", "value1_2")		.add_attr("name1_3", "value1_3");	// 将 node1 做为 xml 根结点的第一个子结点	root.add_child(node1);	// 创建一个 xml_node 结点	node11 = &xml.create_node("test11");	// 给 node11 结点添加属性值	(*node11).add_attr("name11_1", "value11_1")		.add_attr("name11_2", "value11_2")		.add_attr("name11_3", "value11_3");	// 将 node11 做为 node1 根结点的第一个子结点	node1.add_child(node11);	// 创建一个 xml_node 结点	node2 = &xml.create_node("test2");	// 给 node2 结点添加属性值	(*node2).add_attr("name2_1", "value2_1")		.add_attr("name2_2", "value2_2")		.add_attr("name2_3", "value2_3");	// 将 node2 做为 xml 根结点的第二个子结点	root.add_child(node2);	acl::string buf("
"); xml.build_xml(buf); // 生成 xml 数据流,注:在 函数 build_xml 内部对于缓冲区 buf 的处理方式是 append 模式,即如果在 buf 里有数据,build_xml 只是在 buf 原来的数据尾部追加数据而已 printf("xml: %s\r\n", buf.c_str()); // 打印生成的 xml 数据

 

      其实,上面的示例还有一个更加简洁的写法,如下:

 

acl::xml_node& root = xml.get_root();  // 获得 xml 的根结点	acl::xml_node* node1, *node2, *node11;	// 创建一个 xml_node 结点	xml.get_root()		.add_child("test1", true)  // 因第二个参数为 true,所以 add_child 函数返回新创建子结点的引用			.add_attr("name1_1", "value1_1")  // 给 test1 结点添加属性			.add_attr("name1_2", "value1_2")			.add_attr("name1_3", "value1_3");			.add_child("test11", true)  // 给 test1 结点添加一个标签值为 test11 的子结点				.add_attr("name11_1", "value11_1")  // 给 test11 子结点添加属性				.add_attr("name11_2", "value11_2")				.add_attr("name11_3", "value11_3");				.get_parent()  // 返回 test11 结点的父结点的引用,即返回 test1 结点			.get_parent()  // 返回 test1 结点的引用即返回 xml 的 root 结点		.add_child("test2", true)  // 给 xml 根结点添加 test2 子结点			.add_attr("name2_1", "value2_1")  // 给 test2 子结点添加属性			.add_attr("name2_2", "value2_2")			.add_attr("name2_3", "value2_3");

 

 

      可以看出,第二种写法更加简洁有效,同时逻辑关系更为清晰,有种一气呵成的感觉,呵呵。当然,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习惯使用其中任意一种写法。另外,大家仔 细查看 xml_node 类的声明可能会看出,该类的构造函数和析构函数是私有的,这意味着用户不能使用 new 或delete 来手工创建和销毁 xml_node 类对象,同时不能如 acl::xml_node node 这样定义对象,这就说,xml_node 对象只能是由 acl::xml 类对象或 acl::xml_node 类对象来创建,同时对所有 xml_node 类对象的销毁都是在 acl::xml 类对象内部自动完成的,即当 xml 对象销毁时,这些内部动态创建的 xml_node 结点会被自动销毁;如果用户想在 acl::xml 类对象销毁之前提前销毁所有的 acl::xml_node 类对象,则用户可以手工调用 acl::xml类中的 reset() 方法来达到此目的。

 

      使用 xml 的例子在:samples/xml 目录下

      acl_cpp 下载:

      原文地址:http://zsxxsz.iteye.com/blog/1506643

      更多文章:

      个人微博:

      QQ 群:242722074

 

转载于:https://my.oschina.net/u/568966/blog/309537

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
jsf开发心得(3)-jsf应用中css运用背景图片显示不了的问题
查看>>
IOS UIAlertController 弹出框中添加视图(例如日期选择器等等)
查看>>
ubuntu 12.04 开启root
查看>>
WAR包制作
查看>>
XSS
查看>>
Java 线程学习
查看>>
acl_cpp 编程之 xml 流式解析与创建
查看>>
基于域的无线安全认证方案
查看>>
Thread类常用方法
查看>>
我的友情链接
查看>>
几乎所有编程语言的hello, world程序(3)
查看>>
CentOs 设置静态IP 方法
查看>>
Windows上Python2.7安装Scrapy过程
查看>>
学习记录:浏览器JAVASCRIPT里的WINDOWS,DOCUMNET
查看>>
Nginx内置变量以及日志格式变量参数详解
查看>>
Linux简单了解
查看>>
Importing Swift into Objective-C
查看>>
oracle merge同时包含增、删、改
查看>>
Docker 命令
查看>>
如何在andorid native layer中加log function.【转】
查看>>